8.3 连接设计 8.3.1 楼层内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采用整体式接缝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约束边缘构件区域时,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域(图8.3.1-1)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并应在后浇段内设置封闭箍筋。 2 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构造边缘构件区域时,构造边缘构件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图8.3.1-2);当仅在一面墙上设置后浇段时,后浇段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m(图8.3.1-3)。 图8.3.1-1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全部后浇构造示意 lc-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1-后浇段;2-预制剪力墙 图8.3.1-2 构造边缘构件全部后浇构造示意 (阴影区域为构造边缘构件范围) 1-后浇段;2-预制剪力墙 图8.3.1-3 构造边缘构件部分后浇构造示意 (阴影区域为构造边缘构件范围) 1-后浇段;2-预制剪力墙 3 边缘构件内的配筋及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在后浇段内的锚固、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4 非边缘构件位置,相邻频制剪力墙之间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m;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墙体竖向分布筋直径且不应小于8mm;两侧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在后浇段内的锚固、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8.3.2 屋面以及立面收进的楼层,应在预制剪力墙顶部设置封闭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图8.3.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圈梁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剪力墙的厚度,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楼板厚度及250mm的较大值;圈梁应与现浇或者叠合楼、屋盖浇筑成整体。 2 圈梁内配置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 12,且按全截面计算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5%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的较大值,纵向钢筋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且直径不应小于8mm。 图8.3.2 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示意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后浇圈梁;4-预制剪力墙 8.3.3 各层楼面位置,预制剪力墙顶部无后浇圈梁时,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后浇带(图8.3.3);水平后浇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后浇带宽度应取剪力墙的厚度,高度不应小于楼板厚度;水平后浇带应与现浇或者叠合楼、屋盖浇筑成整体。 2 水平后浇带内应配置不少于2根连续纵向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 图8.3.3 水平后浇带构造示意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水平后浇带;4-预制墙板;5-纵向钢筋 8.3.4 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高度宜为20mm; 2 接缝宜采用灌浆料填实; 3 接缝处后浇混凝土上表面应设置粗糙面。 8.3.5 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应逐根连接。 2 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当仅部分连接时(图8.3.5),被连接的同侧钢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且在剪力墙构件承载力设计和分布钢筋配筋率计算中不得计入不连接的分布钢筋;不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3 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以及二、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图8.3.5 预制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示意 1-不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2-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3-连接接头 8.3.6 预制剪力墙相邻下层为现浇剪力墙时,预制剪力墙与下层现浇剪力墙中竖向钢筋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8.3.5条的规定,下层现浇剪力墙顶面应设置粗糙面。 8.3.7 在地震设计状况下,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y——垂直穿过结合面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 Asd——垂直穿过结合面的抗剪钢筋面积。 8.3.8 预制剪力墙洞口上方的预制连梁宜与后浇圈梁或水平后浇带形成叠合连梁(图8.3.8),叠合连梁的配筋及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图8.3.8 预制剪力墙叠合连梁构造示意 1-后浇圈梁或后浇带;2-预制连梁;3-箍筋;4-纵向钢筋 8.3.9 楼面梁不宜与预制剪力墙在剪力墙平面外单侧连接;当楼面梁与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连接时,宜采用铰接。 8.3.10 预制叠合连梁的预制部分宜与剪力墙整体预制,也可在跨中拼接或在端部与预制剪力墙拼接。 8.3.11 当预制叠合连梁在跨中拼接时,可按本规程第7.3.3条的规定进行接缝的构造设计。 8.3.12 当预制叠合连梁端部与预制剪力墙在平面内拼接时,接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墙端边缘构件采用后浇混凝土时,连梁纵向钢筋应在后浇段中可靠锚固(图8.3.12a)或连接(图8.3.12b); 2 当预制剪力墙端部上角预留局部后浇节点区时,连梁的纵向钢筋应在局部后浇节点区内可靠锚固(图8.3.12c)或连接(图8.3.12d)。 图8.3.12 同一平面内预制连梁与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示意 1-预制剪力墙;2-预制连梁;3-边缘构件箍筋;4-连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或连接 8.3.13 当采用后浇连梁时,宜在预制剪力墙端伸出预留纵向钢筋,并与后浇连梁的纵向钢筋可靠连接(图8.3.13)。 图8.3.13 后浇连梁与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示意 1-预制墙板;2-后浇连梁;3-预制剪力墙伸出纵向受力钢筋 8.3.14 应按本规程第7.2.2条的规定进行叠合连梁端部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8.3.15 当预制剪力墙洞口下方有墙时,宜将洞口下墙作为单独的连梁进行设计(图8.3.15)。 图8.3.15 预制剪力墙洞口下墙与叠合连梁的关系示意 1-洞口下墙;2-预制连梁;3-后浇圈梁或水平后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