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空气调节系统
5.3.5 全空气系统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对空调系统进行分类时,可归结为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和全水系统三大类。全空气系统指的是室内热湿负荷全部由集中空气处理设备送入房间的空气负担的系统。一般的低速集中式单风管空调系统和双风道空调系统即属于此种类型的系统。
5.3.9 新风系统
本条术语选用的两个英文对照词来源于1987年美国ASHRAE手册。在权威性的英语专业文献中尚未查到fresh air system的译法,故不采用。
5.3.10 空气-水系统
随着空调装置日益广泛的应用,建筑物设置空调的场合越来越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而言,如再度使用全空气系统,就将要求占用可观的建筑空间,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将冷水直接送入室内以负担一部分房间热湿负荷,另一部分由集中送来的空气负担。诱导式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即属于此种类型的系统。
5.3.13 全水系统
由于水比空气的比热容大得多,所以在房间和系统的热湿负荷相同的条件下,使用水作为介质比使用空气作介质所需要的介质数量要少得多,因而相应管道所占建筑空间也小得多。与全空气系统和空气-水系统相比,这是全水系统的最大优点。但是,仅使水来消除房间的余热、余湿,并不能有保证地解决室内的通风换气问题,而只能靠门窗渗透空气供新风。所以这类系统较少单独使用,例如属于此种类型的风机盘管系统通常就不单独使用,而使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即空气-水系统。
5.3.23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机组)
多联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空调系统形式。由于构成该系统的全部产品和附件都是由同一厂家负责提供的,因此,有时也把它视为一种机组的形式。在一些其他相关书籍中,也称为“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或“多联机空调系统”。本标准的英文名引用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产品标准。
5.3.24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
传统的空调末端设备主要以对流换热方式向空调区域供冷。辐射换热末端主要以辐射换热方式供冷,包括有金属辐射板、毛细管、结合建筑结构的辐射吊顶、辐射地板等形式。
5.3.29 空调系统能效比
根据评价要求或范围,系统消耗的能量可包括冷热源、空气处理系统、介质输送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能耗。
5.3.31 一次水系统
与冷热源提供的冷热水直接进入空调末端的水系统不同,中间采用了换热装置的称为间接供冷热水系统。仅对间接供冷热水系统区分一次和二次水系统,相应的水泵称为一次泵和二次泵。
5.3.33 多级泵水系统
通常为冷源侧设置一级泵、为输配干管及用户设置串联二级泵,还可能为各用户或用户内设置三级泵或四级泵等。根据运行调节要求,各级泵可以采用定流量或变流量运行。
5.3.36、5.3.37 定流量水系统、变流量水系统
变流量与定流量的系统划分,在行业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一些理解认为:只有水泵运行流量实时发生变化(通常采用水泵实时变速运行)的,才能称为“变流量水系统”,因此一级泵系统是“定流量水系统”;而另外一种观点是,用户侧水量实时发生变化,即可称为“变流量水系统”,因此一级泵系统就存在了“变流量”和“定流量”两种形式。本标准采用了后者的观点,这也和GB 50736的说法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