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扩展基础
5.4.1 扩展基础需进行下列计算:
1 根据地基承载力计算基底面积,可按式(5.4.1)计算。
2 扩展基础一般有锥形基础及阶梯形基础两种。锥形基础不需支模,施工简便,宜优先选用。锥形基础边缘的高度不宜小于200mm,顶画坡度不宜大于1:3(垂直:水平),尤其应注意矩形基础短边的坡度要满足要求。阶梯形基础一般不宜超过三阶,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3 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00。当底板厚度小于等于250mm时,宜用等厚度;当底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用变厚度,且顶面坡度不宜大于1:3(垂直:水平)。
4 基础下应设素混凝土垫层,其厚度可取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10,采用泵送浇注时可取C15。
5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6 受力钢筋应优先采用HRB335及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钢筋间距一般取150~200mm,不应小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10mm。分布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
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取40mm。
7 计算柱纵筋、剪力墙竖向钢筋锚入基础的长度la(有抗震要求时的锚固长度laE)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见图5.4.2—2。因钢筋在基础中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8。
若基础高度可以满足锚固要求,竖向钢筋不需要再做弯折段。
在钢筋锚固范围内只需配置固定柱纵筋和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构造箍筋。
5.4.3 设计时需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1 当柱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时,计算基础配筋时可将柱子按等面积法,折合成正方形。
2 一般基础应对称布置,当荷载引起的偏心较大时,可设计成不对称的形状。单独柱基的柱形心应尽量与基础底面的形心重合。如必须有偏心时,也不宜太大,且必须考虑偏心产生的影响。
图5.4.3—1及图5.4.3—2中A所示的偏心基础,禁止使用。解决方法可如图5.4.3—3及图5.4.3—4所示。
②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当相邻两跨跨度相等时,拉梁弯矩在中支座可取柱底弯矩的一半,在边支座则取柱底弯矩。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1/2拉通。此时,拉梁的构造应满足抗震要求。
2)如拉梁承托隔墙、楼梯或其他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计算所得内力组合计算。
3)拉梁截面宽度可取L/35~L/20,高度可取L/20~L/12。如不考虑拉梁平衡柱底弯矩,配筋应上下相同,总量不少于4Φ14,箍筋不少于Φ6@200,拉梁截面可取下限(承托较重隔墙者除外)。
4)凡框架层数不超过三层,基础埋置较浅,地基土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层、液化土层和很不均匀土层者,可以不设置基础拉梁。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另行考虑。单层工业厂房一般都可以不设置基础拉梁。
6 对于条形基础,应考虑由于基础交叉重叠导致基底总面积不够的影响。